首页» 科学研究» 媒体聚经
【中国社会科学报】魏楚:提升工业节水至战略高度
发文时间:2014-11-13

      工业水价格调控战略不仅包括狭义理解的供水水价,还包括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乃至保护水资源和恢复生态环境补偿费等内容。通过调整用水价格和污水排放价格,创造企业节水改造的内生激励。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节水问题。2012年国务院颁布《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法规,其后对工业节水做了专门部署,提出“到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到2020年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的目标,2014年3月启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为实现工业节水目标,需要综合比较各种可行的战略,并根据不同的现实需求来进行选择。

  我国工业用水效率低下

  我国工业用水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用水量增长快。1980—2011年间,工业取水量年均增长4%,占总取水量的比重从10%增至23%。二是用水效率较低。2011年,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51m3,是同期发达国家的3倍。三是废水排放量大,致使饮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四是用水和排放部门集中。我国火电、钢铁、纺织、造纸、石化和化工、食品等行业取水量占工业取水量的50%,其废水排放量占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80%以上。

  我国工业节水目前存在四个障碍。一是节水制度体系和保障机制尚不完善。尽管已有国家层面的管理制度框架,但缺乏行业相关的管理条例与细则;此外,在具体管理、工程建设和产品推广环节还缺乏计量手段和政策保障措施。二是工业节水的经济激励机制尚未健全。我国工业水价、水资源费、排污费相对偏低,多数企业用水成本占其生产成本的比重不超过2%,低廉的水价是企业缺乏节水动力的重要原因。三是节水防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生产经营者对节约用水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企业内部缺乏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四是工业布局不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高用水行业过度集中在北方缺水地区,加剧了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环境恶化;此外,工业内部结构中,企业规模、产品结构和原料结构不合理,也是工业用水效率低的重要因素。

  提高我国工业用水利用率

  鉴于我国工业用水的严峻形势,必须将工业节水提升到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管理的高度。按照类别,我国工业节水战略可分为以下五类。

  一是技术创新战略。工业节水的技术创新活动包括,激励工业企业研究、开发节水新技术、新设备,并对这些工业节水和减排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及成果转让。

  二是循环利用战略。基于循环经济理论,采用减量化、再利用和再资源化原则,在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的同时,减少废水排放量。如果将企业层面的水循环利用范围扩展到园区甚至地区层面,其产生的节水效应会更加明显。

  三是结构调整战略。通过调整、改善和升级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经济的产业结构,实现从低附加值、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产业向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的低碳清洁产业的转变。

  四是价格调控战略。工业水价格调控战略不仅包括狭义理解的供水水价,还包括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乃至保护水资源和恢复生态环境补偿费等内容。通过调整用水价格和污水排放价格,创造企业节水改造的内生激励。

  五是水权交易战略。主要是划定水权用户的产权类型与边界,通过水权市场对水资源使用或者污水排放配额进行交易。目前已经在农业用水和以政府为主的民用水领域进行水权交易,如果能在工业层面展开,企业基于自身利益,会自发地选择进行企业内节水,或是通过许可证市场来购买配额,因此具有激励相容的效果,对整体工业节水战略的意义和效应会非常显著。

  不同目标偏好下应采取不同节水战略

  工业节水战略的选择取决于决策者对不同目标的偏好,因此要根据决策者最重要的决策目标来选择适当的工业节水战略。

  从实施周期来看,短期内可优先考虑价格调控战略。价格调整十分灵敏,能够对生产决策者产生及时的影响,但是企业决策行为的改变存在滞后效应。为了应对水价的调整,短期内经营者可能会通过管理手段提高效率,但如果不断调整水价,很可能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并进而影响竞争力,因此价格调控频率需要合理把握。

  中期内建议采用结构调整和水权交易战略。结构调整涉及部门众多,尤其是上、下游相关部门,其影响效应深远,加上实施所需周期较长,因此适于作为中期战略。水权交易的实施需要有坚实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制度设计,包括水资源总量限额的设定、初始水权分配、交易机制设计、监测和统计信息等制度,因此同样适用于中期战略。

  长期内建议选择技术创新和循环利用战略。节水技术的研发存在周期长、风险不确定、投资大等特征,因此更适合于长期战略。循环利用战略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发现节水机会和利益,并通过协商、流程改进等措施来达成一致。

  从成本—收益来看,水权交易战略的净收益最高。其原因是企业会根据自身节水成本和市场水权价格进行权衡,如果节水成本低于市场价格,企业会进行节水改造并将多余的水权出售以获利;反之,如果节水成本较高,企业会选择从市场购买水权。无论如何选择,水权交易都降低了交易双方的成本和整个社会节水的总成本。

  结构调整也能带来较高的收益,不仅体现在直接节水收益,而且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将获得外部溢出的间接收益。

  价格调控战略也是较好的经济激励,但需控制在适度区间,如果过高或者过低,可能会导致过度激励或者激励不足,无法实现决策者初始目的。

  从政策有效性来看,技术创新战略是较为有效的战略,认识分歧较少,面临的资源分配矛盾问题不多,实施的障碍相对较少。

  价格调控战略也较为有效。因为政府对价格调控拥有主导权,缺乏相应的行业协会与政府讨价还价,水价占工业部门成本的比例又较低,政府部门有激励来进行价格调控,因而阻力不大。

  循环利用战略由于是帮助企业获得成本节约、水消耗降低的“双赢”机会,因此产业层面会有激励,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收益不对等,政府推动的激励会相对较弱。

  结构调整战略和水权交易战略涉及到产业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相应的,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权责也会发生相对变化,因此存在多方博弈,利益相关者较多,实施过程较为困难。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工业节水战略研究”(12AJY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新葡萄8883官网AMG;宁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