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研究» 媒体聚经
【光明日报】贺耀敏:学术交流应有“命运共同体”自觉
发文时间:2016-08-25

近些年来,中外学者对世界发展道路和中国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和有启发的观点,包括:中国的成长和成功得益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调整,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是中国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新的全球治理需要有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的参与;中国未来的发展仍然需要更多地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为世界提供制度创新的责任。


习近平主席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进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基本指导思想,也应该是世界各国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基本遵循。大力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理应成为当前中外学术文化交流的自觉。


倡导和增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形成人类发展的共同理念,推动我们对有关重大国际问题加强研究。要从顶层设计角度规划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战略思路,从整体角度提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层次和水平,从全局角度加快中国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培养。


为此,我们要积极创新国际学术话语交流机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话平台。为了推动中国发挥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责任和作用,中国学术界有许多工作可以做。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学术界与世界学术界的经常性对话机制建设,建立紧密而稳定的高端学术对话机制。二是推动中国学术机构与各全球性和区域性学术机构的紧密联系,共同推进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话题的广泛对话。三是大力支持和鼓励中国学者参与国际双边多边学术活动,表达中国的价值理念和话语体系。四是引导具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有关中国学术研究的论文和图书走出去,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和了解中国。


当今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化是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没有文化的传播与认同,很难推动新的世界格局的实现。要特别重视开展多渠道交流与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表达中国声音,传播中国价值。要有规划、有重点地鼓励中国学术组织和学者参加各类重要的非政府组织论坛,加强并提升中外民间外交和民间交流的层次与水平。


今天,旧的全球治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世界发展需要了,必须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应该与时俱进,应伴随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发展而做出相应调整,以更利于世界事务的治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群体应该有合理的话语权。


中国学术界需要在全球治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有着悠久文明和优秀文化,有着庞大的高等教育力量和众多的科研院所,中外学术交流和学术出版承担着十分繁重的使命。相信通过中外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密切交流与合作,一定能够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和世界和平、为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


原文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6-08/25/nw.D110000gmrb_20160825_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