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研究» 媒体聚经
【凤凰网】杨瑞龙:改革需要良性宏观环境
发文时间:2014-02-04

2014年的改革至关重要,但绝不容易,将受到既有的利益格局影响,也让世界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充满了期待。

从中长期来看,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模式,改变目前信贷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带来的各种问题,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释放红利,对中国经济无疑有着长久的正面效应。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国企和民企、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这四大关系。

长远而言,中国经济的结构问题和经济增长质量必须得到提高,但调结构、去杠杆就可能会抑制投资,导致增长速度下行,从而出现社会危机,这也使改革处在两难选择之中。

对此,中央有着清醒的认识,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保持GDP的合理增长,同时避免增长带来的后遗症,处理好增长与质量、增长与环境保护等各种关系。

聚焦在2014年,我们认为改革将重塑市场信心,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强心剂作用。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不同领域的改革对于短期经济增长有着不同方向的影响。

具体而言,如反腐背景下的国企改革和破除垄断,为民企创造了更多市场机会,这样的改革其正向作用立竿见影。

但诸如推进房产税、政府政绩评价体系调整、地方融资平台清理、转移支付增长机制改革、国有资本收益上交公共财政比例提高、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却可能会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影响。

此外,考虑到财政压力、社会影响等因素,在提高劳动者报酬比例、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社会保障体制全覆盖等方面,改革的推进还需量力而行、待机而动。

所以,在当前体制框架里面,改革面临短期和长期的抉择问题。中国必须基于全局视角,辅之以相应的配套改革,才能在大的宏观框架内进行协调,确保改革过程的平稳性以及最终改革目标的实现。

这也意味着为改革创造良性的宏观环境至关重要。只有在宏观经济层面保持大局稳定与正常运行,才能为局部各类改革提供坚实基础和可控空间。这无疑对2014年宏观经济的调控与执行目标产生了新的约束。

2014年改革的顺利推进,需要就业的继续相对稳定和民众总福利的进一步改善。

因为只有就业稳定,才能在部分改革措施对于局部利益造成损伤的情况下,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进而将相应的改革阻力限制在小范围内并降到最低。

而继续改善民众的总福利,将进一步夯实改革的民众基础,并在最大范围内获取民众的支持。

我们相信,2014年中国将在宏观经济政策为改革保驾护航的前提下,根据不同领域的改革推进难度和共识程度,加以区分并分别拟定相应的推进策略。

同时通过各类配套改革,保证改革整体的的联动性与系统性,最终实现良好的改革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