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管理» 国际商务专业硕士» 国商动态
论坛讲座 | 金融科技与区块链技术原理及应用
发文时间:2020-04-01

2020年4月1日晚,罗汉堂资深专家邱明先生来到国际商务“互联网+”案例分析课堂,为新葡萄8883官网AMG硕士研究生带来一场题为“金融科技与区块链技术原理及应用”的精彩讲座。

邱明先生曾任任蚂蚁金服研究院副院长,负责全球金融科技创新、国际金融监管政策,以及区块链等新科技的应用研究。并且有14年的精算、交易、证券化、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的金融从业经历。讲座中,邱明先生梳理了数字金融随技术的发展轨迹,细致分析了数字技术是如何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还介绍了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发展和创新,最后展望了区块链未来的发展和金融科技在监管领域的应用。邱明先生认为,中国金融科技存在弯道超车的机会,但仍然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尤其是要推动与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进一步结合。

主讲人:邱    明(罗汉堂资深专家)

今天讲的第一部分的内容是金融科技,主要聚焦于数字技术在金融的应用,第二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区块链,区块链技术的作用在本次疫情中也有突出表现。几天前,蚂蚁金服宣布了未来几年的战略,其中之一是蚂蚁金服要变成区块链全球应用第一的平台,而今天讲座一半以上的内容有将与区块链技术相关。我们介绍从数字技术的发展到数字金融的创新和监管,再从区块链技术的诞生到数字货币的目前发展。

一、以支付为基础的数字金融发展轨迹

首先我们来看金融方面,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2017年的时候,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就讲了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在2019年年初,有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局学习,就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里又一次指出了实体经济与金融之间的共生关系。如果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产业和金融是什么关系呢?约翰·希克斯提出,“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所以金融的革命应该比产业发展早半步,因为金融是把社会的金融资源聚集起来并为产业发展服务的。(一)技术发展史下图给出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概念——与数字技术息息相关,但又不完全等同。第四次工业革命还包括了纳米材料、医疗技术、高端工业制造等等,但数字技术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的核心技术,其帮助打通了需求和供给两端。这张图显示了数字化技术有助于整合经济活动的价值链,帮助新的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当疫情这种外部巨大冲击出现时,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一种产品或服务如果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去提供,在中国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这些C端数字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在应对疫情时表现就比较游刃有余。但是在欧美或者数字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当无法提供面对面服务时,其业务模式会出现很大的困难,包括法国、德国等众多发达国家都出现了这种情况。所以我们说数字技术在整合整个经济生活的全链路,这是第四次经济革命的基本商业逻辑。

全球范围内一直有一种争论,就是当全球经济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过去100年内人类生产力持续的提高趋势是否还能继续?因为一个基本逻辑是当人类从农业转到工业生产,一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6倍,当一个社会用100年从农业转向工业化,其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一年提高约3%(中间还有经济危机的萧条期)。这个其实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有快有慢的原因,发展中国家还在工业化进程当中,而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时代,这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否还能继续?数字化时代如果改变的仅仅是对信息的使用能力的提高,其实是没有办法把物理性的劳动生产率继续地提高几倍。也就是说,信息化对工厂和流水线的改造难以持续性地把劳动生产率提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进入数字化时代后,改变的更多不是生产工具,而是人本身在出现数字化能力的改变。人会产生新的知识、新的需求、产生新的供给,重点是人在数字经济中的改变。这种改造不是简单的(人使用)工具的改造,而是人的认知能力和社会组织架构,都围绕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如果我们把劳动生产率的分析周期放短一点,从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来看,人类历史上已经经历了5次康波周期:蒸汽机、钢铁、电动工程、石油产品、信息工程,我们现在正处于第六轮的周期,其与全球GDP的增长(放缓),技术的应用,技术传播速度是有关的。资本对技术投入的回报率最高的时候,是在技术的早期发展阶段,比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甚至)量子计算,而随着技术的成熟,资本市场的介入过程中,使得对技术投资越来越大,而资本回报却越来越小,ROI实际上在减小。当技术真正大规模推动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资本回报微薄的衰退。在人类历史上有两种最重要的推动力:文字使知识的传递成为可能,交易使劳动分工成为可能。信息时代(IT)的一个基本逻辑是从文字的存在到信息的存在,而信息实现了可编程。货币是交易和劳动分工,交易发展到了数字货币时代,出现了一种新的基本逻辑——可以数字编程的货币。(二)支付发展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们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电话网络出现了。在金融领域的重大改变是信用卡和借记卡的出现,中国目前信用卡和借记卡也十分普遍了,但是中国的信用卡业务高速发展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发展的时间上存在着30多年的差距。在21世纪初期,世界逐步进入数字时代,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的广泛使用使得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诞生,支付方式多元化、便利化趋势逐步发展起来。现在很明显,微软抓住了数字技术对于信息技术升级的时代机遇(云计算),而甲骨文没有能够很好地抓住机遇。再往前看,伴随5G网络的铺开,IOT、物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会展开。虽然消费者对于5G的体验不一定明显,但是5G产生了数据结合和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5G可能不仅仅是给人提供服务的能力,也包括了连接和赋能智能设备的能力。下图中展示了阿里巴巴的飞轮效应示意图,即从2C的流量拉动,到2B的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乃至2T的全面结合。这里的一个概念就是互联网平台的架构往往会构成完整的生态圈,如图中所示,阿里巴巴以电商为核心,在此基础上构成了与数字生活、电子娱乐等等相结合的完整生态网络,而我们的友商就又有所差异化发展,有的是以社交核心,有的是以搜索为核心的不同的核心业务,就构成了不同的生态圈。

从阿里巴巴的财报(2020财年第二季度)来看,阿里巴巴的业务主要包括新消费、商业操作系统、平台型科技公司等。新消费为阿里巴巴提供新动能;商业操作系统助力于企业实现数字化,阿里巴巴围绕着自身的商业领域搭建了一整套商业操作系统。这一系统不仅为阿里自身服务,同时也可以提供给其他企业。就创新科技而言,对于人工智能、AI芯片、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有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是在这一轮的数字革命中,就技术本身而言没有任何公司可以形成垄断,而在上一代的信息技术革命中,操作系统有微软独领风骚,PC芯片有Intel一枝独秀,还有甲骨文等在各自领域呼风唤雨的大型垄断IT企业,但是这一代DT数字技术没有任何公司形成了商业上的垄断。(三)互联网+到智能+从互联网+到智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之内,这些在政府报告里的关键词实际指向不同的发展阶段。互联网+是从IT时代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而后面又从互联网时代进入了智能+的时代。我们现在的阶段其实远远没有实现智能+,可以说进入了互联网的下半场。中国的互联网在供给端和企业端发展有所不足,虽然在消费端通过20年的消费互联网的激烈竞争,得到了高度发展,但目前需要向上走,向企业端走。

同时我们开始进入智能+的阶段。对智能+其实是没有明确的定义的,各大企业都对此有自己的定义。此处给出的是阿里对智能+的定义:智能=数据+算力+算法。这里的数据很大程度上指的是B端数据,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等获得的B端数据。同时通过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拥有了计算能力,但是真正解决问题靠的是算法。机理模型、数字孪生等其实很多是B端的算法,C端的算法主要是拉新、留存等,在三者相加的基础上构成了4种能力:描述+诊断+预测+决策,目前这种能力已不是人所独有的。再向上看,就包括消费端与供给端的智能匹配和协同,从而造成在商业模式、工作模式、组织模式的改变。

(四)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包括新需求、新供给、和创造全球的大市场。在这次疫情中我们可以看到,能够被纳入数字经济的大循环体系的产品和服务,受到的冲击就相对较小。越是线下的、面对面的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模式就面对越大的危机。疫情总是会消退的,但是疫情消退后,数字经济影响形成的未来发展趋势还是非常明显的。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构成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狭义仅指ICT行业,包括电信、互联网IT服务、硬件软件等等,而广义来看不仅包括ICT行业,还囊括了融合数字技术进行技术改造的传统行业。在广义的数字经济规模中,我国数字经济大概占GDP30%的体量,从狭义而言,中国数字经济占GDP的6%。中国的数字经济在世界排名大概在50名左右,并非十分领先,这可能和大家的印象有所不同。中国互联网当前发展状况——需要通过消费互联网来拉动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应用,在B端的研发、生产、供应链、营销等方面都是存在不足的,而消费端由于经历了长期的C端激烈竞争,其发展程度远远高于产业互联网,这也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特殊和具有优势之处。就阿里巴巴来看,阿里巴巴的商业系统逻辑主要是阿里巴巴沉淀了近20年的数据,依赖于阿里云的平台,同时依托大数据、AI等技术,有能力构建11个商业要素,涵盖了商业运行过程中包含的要素——品牌、商品、销售、营销、渠道管理、服务、资金、物流供应链、制造、组织、信息管理系统。阿里的商业操作系统主要致力于打通企业各环节的数字化,为消费端和供给端架起一座“数字迁移之桥”。请注意我们此处用到了桥的这个概念,之后在数字金融部分还会有所提及。阿里思考给工业或供给端的赋能的路线是工业互联网平台supET——在底层提供云服务,在上层提供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采购销售、产品服务等,阿里在工业互联网和金融科技方面建设的能力都是平台型能力,在平台上提供服务或资源的供应商并不完全是阿里体系,而是包括了很多第三方服务商。平台的最大价值在于其连接性,这里把B端需求方和供应端连接起来。这就是工业互联网的“淘宝网”设计。(五)数字金融——以蚂蚁金服为基点下面在数字金融领域,我们来介绍一下蚂蚁金服。目前蚂蚁金服在国内有9亿用户,全球用户有12亿,覆盖200+国家和地区,包含27种货币。蚂蚁金服的全金融堆栈服务能力其实很难复制,但从其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一些比较有趣的商业逻辑的发展。2004年支付宝成立,2005年支付宝向第三方的电商公司开放,2007年已经可以让支付宝用户在国际支付中使用支付宝,2008年通过提供缴费进入生活服务领域,2010年逐步转向手机端移动支付。2010年的业务复盘会叫做骆驼大会——这是一次对于企业文化的反思与修正。最初支付宝在支付时需要有一次跳转到网络银行的页面,而快捷支付的推出可以在支付宝内部完成整个支付链路,从而提高支付成功率和减少支付耗时。在骆驼大会上针对2009业绩瓶颈问题提出了一些包括技术问题、企业价值观和部门协同等问题。2019年阿里新六脉神剑价值观中强调“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这与传统企业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有所差别,但是符合了企业全体利益相关者共同获益的发展趋势。二维码的发展,其逻辑是和POS机(信用卡和借记卡)相比的成本和效率的提高。在发达国家,信用卡和借记卡普及率很高,这也构成了上一代支付的基本架构,但是POS机硬件成本较高,且其整个网络成本较高。二维码的硬件成本几乎为零,且对商户端收费较低,代表着一种新的支付能力。而再往前看,我们可以预见未来支付一定是以刷脸支付、语音支付、掌纹支付等生物特征支付来推动,这些都是下一代的支付技术,这些又将会是一种新的进步。虽然目前有针对于其安全性的质疑,但是可以通过交易背后的逻辑链进行安全性的优化,增强安全保障。2018年的在福州举行的码商大会,中小型的商户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体系中很难得到贷款和完整的金融服务。但是在二维码体系下,通过二维码搭建数字化升级的桥梁,数字金融平台可以提供收款、营销、培训交流等等一整套服务。这正是小微商户通过数字平台收获的数字化发展红利。这也反映了中国移动支付的高度发展,2017年中国移动支付笔数就达到全球50%以上,这种支付方式有效的降低了商家的交易成本。目前我们可以说移动支付不仅仅是一种支付工具,更应该说是一种便民生活方式。支付宝也并不仅仅是支付工具,而是正在转变成数字生活平台。下面我们来讲移动支付意味着什么。移动支付形成了数字经济的基础,实现了C端与B端的高效耦合。通过数字支付,逐渐形成了场景无边界、需求多样化和巨头之争的局面,从而从三个方向上重塑了数字经济:无界化、场景化和移动化。其中特别突出的是场景化,移动支付把传统商业划分为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服务形式。金融服务嵌入场景化和移动化之中,手机的使各种信息得到及时反馈。在传统商业中,支付是商业活动的最后一步,但是现在支付是构建信用的重要一环。移动支付不仅是资金、用户的入口,也是信用的入口,它构成了数字经济的信用基础1.余额宝接下来我们详细的讲一讲余额宝,余额宝的推出时间是2013年6月,这也标志着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余额宝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支付宝为什么推出余额宝呢?其实主要是两个原因,其一是支付宝想要在电子商务的高峰时期支付体验更好。如何让用户把更多的资金沉淀在平台上呢?存在支付宝账户的钱比较多,就可以促进电子商务的消费,但是支付宝账户上的钱是没有利息的,为了增加用户粘性,支付宝因此推出了余额宝这样的产品。通过余额宝里资金的沉淀,使用户也可以获得利息回报。第二个逻辑就是为了让更多的用户和更多的基金在平台上沉淀下来。增强用户粘性和用户资源在平台上的沉淀能够扩展用户价值。这是货币市场基金可以以如此低的门槛向海量用户开放的首次尝试。目前天弘余额宝规模达到了平台阶段,大概是1.5万亿。但是整个余额宝平台上共有20多家货币基金,总共规模大概为二万亿元。真正用余额宝的用户有接近6亿。因此每个账户平均金额是比较少的。在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推出后,蚂蚁财富构成了蚂蚁金服的重要板块。蚂蚁财富构建的是金融机构的服务平台,我们可以看到它在底层的能力和工具其实是提供给B端的。这些代销能力、权益工具,营销能力等提供给了金融机构。而蚂蚁财富拥有的6亿用户可以与金融机构对接。通过蚂蚁财富这一平台,机构可以触及巨大规模的用户。同时蚂蚁财富也不仅是一个货架的功能,他的背后还有技术和数据能力为之赋能,包括基于数据定制化的风险控制,财富诊断等,而在这背后的核心能力其实是人工智能技术。回到支付,我们看到任何一个平台,无论当时市场占有率有多高,永远不要认为具有垄断的地位。在2014年之前,支付宝在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的中国市场上的份额超过80%,但是几乎在一夜之间,2014年的春节,一个竞争者——微信支付出现了。两年之后微信支付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已经大幅度的上升,现在微信支付每一天完成的支付量是10亿笔,马云老师曾经说微信支付成功地偷袭珍珠港。下面讲一下中国互联网企业跨界竞争背后的逻辑是什么,那就是高频创新和颠覆式竞争造成的一种动态的竞争效应。从这张图里我们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赛道,包括搜索、电商、社交等等,这些是互联网最大的赛道。在每个赛道当中都有几个巨头在进行鏖战,造成的情况就是跨界竞争普遍和市场地位的迭代频繁。与之相比,美国的互联网市场更多的是在垂直市场,比如电商、社交、搜索、视频等进行竞争。在这些赛道上,他们往往是在一个领域形成主导地位,但并不进入其他家的领域当中。这与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而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中国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与美国3亿人口市场有所区别。中国互联网企业一旦拥有一款上亿用户的国民产品,往往就会进入到其他的互联网赛道进行竞争。这就是我们讲中国互联网高频创新和颠覆式竞争的态势。2.      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结合蚂蚁金服的发展,2016年时开始出现蚂蚁森林,蚂蚁庄园等产品。2017年时推出的花呗和借呗,前面曾经出现的阿里小贷是小微企业的信贷工具,而到了2017年之后,蚂蚁金服就逐步进入了消费金融领域。花呗还不能说是一种虚拟信用卡,而更像是一种消费工具。现在70%的花呗用户还没有信用卡,而且每三个世纪一代年轻人(Millennials)就会有一个人使用花呗。花呗的基本商业逻辑是什么呢?花呗会给不同的用户群体发放不同的额度。而如何对目标客户进行细分和聚焦则是花呗成功的重点。而借呗比较像欧美的信用证(Lineof Credit)产品,通过互联网的能力把它产品化了。3.      蚂蚁森林下面我们来讲蚂蚁森林,它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就是游戏化。现在互联网的产品背后需要具有游戏化的要素,游戏化可以增加用户的粘性,增加用户在APP中的停留时间。但是在阿里系的产品中,因为马云老师强调阿里系不做游戏,不能像友商在游戏领域发力。阿里产品长期缺乏游戏类的要素体验。而蚂蚁森林事实上是游戏型的要素与公益的结合。虽然它本身不产生任何收益且每年投资巨大,但大大激发了用户活性。4.      相互保

下面讲一下相互保,它采用网络用户互助分摊式的形式,它是对传统商业保险的创新。商业保险至今也不过发展了两三百年,从1666年的伦敦大火之后,现代商业保险才逐步发展起来。保险其实是中心化的风险分散机制,保险公司和个人的1对1保险合约。而相互保的网络互助保障是有所不同的,它并非通过一种中心化的对于风险的聚集和风险分散的主体,而是通过一个平台进行风险分散的作用。相互保其实是长在支付宝之上的,它的运营主体是蚂蚁的保险事业群。本质上它的风险的聚合和分散都不是通过一个中心化机构实现的,而是通过社群化的运营对风险进行分散。

二、数字技术对数字金融的推动作用

在第1章主要讲的是以支付为基础的数字金融发展的轨迹。而第2章所讲的内容主要偏向于数字技术。数字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区别是什么呢?第1个方面是互联网业务的发展驱动了数字金融的发展,而另一个方面就是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字金融的发展。数字技术能力的不同造成了发展模式的区别。2019年的政治局会议中提到了“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端正发展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如果没有技术赋能而只依靠传统金融机构,这种差异化和定制化是很难实现的。

所有的技术发展遵循着类似的Gartner’sCurve轨迹,首先是从实验室进入快速发展,然后技术会进入一个泡沫期,然后再进入泡沫破裂期和泡沫破灭期。区块链从2018年年初开始逐步进入泡沫破裂期,但是如果这个技术真正对于经济生活或人类社会具有重大作用,它又会经过一个低谷区后经过爬升期,直到一个高原平台期。这是一个所有技术的发展脉络,在这个过程有一个重要的推手,就是金融起到的重要作用。这里会讲一些对于金融特别起作用的技术。在2017年的7月,区块链正处于一个泡沫破裂期。到了2018年初区块链进入了一个快速的泡沫破裂过程,但是看到这张图比较有趣的是在2019年的10月24号,政治局学习区块链技术的时候,这个技术已经度过了它的冷静期,逐步进入它的爬升期。

下面来讲一下金融科技的大图。上图是2015年在达沃斯经济论坛发布的一份重磅的金融科技报告,它的核心是围绕着这样一张大图讲6个数字科技的领域,比如支付、保险、存贷、一级市场融资、投资管理、市场设施。在这6个金融领域当中,有11个金融创新聚焦区,背后有6个基本的推动力。第1个是金融基础设施的流程化,降低成本增加效率。第2个是高价值活动的自动化,比如传统的私人定制理财师或者保险代理人,都是成本比较高的。而很多创新借助了高级算法和计算能力,把曾经非常手动化的活动,通过自动化可以提供更便宜、更快、更大规模的可替代产品和服务。第3个创新主题是脱媒,新生的创新把传统金融机构的中介职能流程化或者取消了,从而可以提供更低的价格或者给用户更高的回报。第4个是数据的战略作用,整个组织可能变成一个数字驱动的组织,而非传统的由架构驱动的组织。我们应当明确的是:数字对于人的功能其实并非一种替代。虽然它对于一定流程化的员工有替代作用,但是如果可以极好的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其实人可以变成一个非常高端的专家。即使作为一个小企业和个人,也可以创造一种非常聚焦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一个具体的价值点,创造出巨大的价值。最后一点就是客户的赋能,新生的创新使客户接触到以前被制约接触的资产和服务,对产品有更多的透视性,使客户变成专业的消费者。

同样还是在达沃斯经济论坛,2017年发表了一份金融科技大报告,其中又有一张金融科技大图。左上角是数字银行,此外还包括信贷、投资管理、股权众筹、市场基础设施、支付、保险等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都是金融科技的重要赛道。在2017年的金融科技报告中也提到了金融科技公司实现了什么和没有实现什么。金融科技公司实现了金融创新的方式,也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这主要是由于金融科技带有互联网的基因,因此通过线上产品设计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但是没有实现的是,金融科技公司并没有把更多的用户和资产从现有的金融机构吸引过来。此处主要讲的是欧美市场,因为在欧美市场,金融机构体系比较成熟,相当于一个成熟的存量市场。在这个市场当中,把用户和资金吸引过来都是比较困难的,而目前中国在金融业逐渐改革的背景下,也开始从增量市场变向存量市场,金融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在中国由于有大规模互联网核心企业的存在,而这些核心企业往往会构建围绕其核心业务的金融生态。

(一)移动互联和其他数字技术数字金融的底层技术是什么呢?我们从这张图可以看到其中一个是移动互联,使金融客户可以有效的触达。这里主要实现的设备是手机,此后可能还会更新到可穿戴设备等新的设备形式。这种触达能力到几亿甚至十几亿的客户,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借记卡、信用卡等。另外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技术,有效的缓解了信息不对称以及远程风险甄别难题等难题。人工智能则极大的提高了数字数据处理的效率,拓展了技术服务的边界。人工智能的特点是它自身的存在就可以极大的拓展技术服务,可以优化自己的技术服务能力。云计算可以降低技术和创新成本,而区块链可以让金融服务更加透明、可信,无需人工介入。区块链部分在后面还会有详细的展开。人工技能和区块链是两个重点。人工智能有学习能力,可以拓展的技术边界,而区块链则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数字经济生态。这些数字技术通过规模化、商业可持续化的供给,可以去满足海量化、碎片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二)大数据在金融价值链中的作用数字技术对于金融价值链存在一个扭曲(变得更有效率和能力)作用。对于任何一种形式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几乎都要经历这样的金融价值链,就是从资金的募集到产品设计与收益预期,再到产品销售与用户触达,再到风险管理和最后的收益分配。这个过程原本是由金融机构,比如银行、保险、信托等来完成的金融价值链,但是现在通过技术在链条上不同的作用点来对其进行了改变。其中的作用点之一是产品的销售和触达,另一个就是风险管理。通过区块链和大数据的技术,可以使风险管理能力有极大的提高。通过这两个方面,可能会把原来的金融价值链的能力提高到原来的10倍甚至100倍,而这最终将造成金融价值链的弯曲成环状。下面将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讨论大数据应用。网商银行运用大数据,可以帮助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现在网商银行在小微信贷服务中合作的金融机构数超过100家,通过纯信贷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者2000万家,大数据信贷有助于去担保链,让普惠金融风险可控。而未来网商银行平台计划与1000家金融机构合作,共同服务3000万家以上的小微企业。它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它的背后逻辑是以创新科技驱动的风控管理能力。可以运用数据化授信模型,将贷款不良率控制在1%左右。另外大数据还有助于控制犯罪。在大数据平台上通过图计算、深度学习,精确识别地下钱庄、传销、贩毒等风险,协助监管和公安部门,实现风险防范和打击犯罪。(三)生物识别接下来我们讲生物识别。它主要包括5级能力:level1是辅助核身;level2是实人认证;level3是智能核身;level4的支付核身;Level5最高层级是万物互联。比如区块链在雄安的运用——智能租房业务,这就是通过智能核实身份与区块链智能合约一起实现的。另外数字金融还有助于服务三农,助力脱贫攻坚战。网商银行及其前身阿里小贷,累计为460万农村小微经营者提供了4100亿元贷款支持。其服务模式有三种:农村供应链金融模式、线上加线下服务模式、以及线上服务模式。网商银行与合作伙伴农村淘宝、中和农信等机构共同助力服务三农。接下来我们讲一下技术对于风控的重要意义。首先在反欺诈方面。反欺诈其实是数字金融平台被动接受攻击。阿里淘宝、天猫等大型网站每天遭受到的攻击达数亿次,支付宝平台必须进行实时的风险评估。一旦识别到账户或者交易的异常,将进一步采取身份验证,而在智能风控策略上,则会自动根据欺诈黑色产业的活跃程度提供风险对抗方案。而反洗钱的风险则是平台主动地去通过特征识别犯罪团伙,并且审理异常的交易,而这两个方面(反欺诈和反洗钱)的底层能力都是AI的自我学习进化。快速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经验迭代,来提高它的风控能力。(四)人工智能接下来我集中讲一讲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一种可以改变数字金融服务的重要能力。比如蚂蚁金服的人工智能底层是计算和数据,向上包括金融知识图谱和自然语言学习的能力模块,包括金融视觉平台。在此基础之上构建机器人平台、金融信息服务和生物识别。而它们可以作用于6个领域,也可以说是6个AI的金融赛道:智能风控、智能营销、智能保险,智能客服助理、智能信贷、智能理财。最后AI服务的金融行业主要包括银行业、保险业、证券基金投行等。(五)云计算下面我们来看云计算。云计算和大数据是结合起来的,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平台是数字金融技术核心的部分。首先在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方面,通过云上业务系统,包括数据库服务,在线存储服务以及表格存储服务等,以及金融机构的业务系统,包括一些数据文件,可以对数据进行同步的抽取,到达大数据平台。在大数据平台上进行数据的挖掘,在线分析处理,维度建模以及清洗转换等步骤,对其进行报表展示及其查询数据分析、挖掘预测等能力,最后达到信息的应用与消费层面,也就是对于政府机构、金融监管、金融企业、以及其他职能部门。高可用的金融级数据库是数字金融必不可少的支撑。为了实现金融级的数据库的功能,它需要具备高性能,可扩展高可用多租户、以及兼容性。同时金融服务又需要有分布式的服务与数据强一致、秒级容灾、以及强弹性供给与调度的分布式事务与协调。这里我们要讲一下金融级的数据库和金融服务,与其他的互联网大规模的用户平台(社交、视频)对安全性的要求是不同层级的。要如何构建一个创新型的、良性的、正反馈的社会生态?它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公司和企业家、科研和教育者、公民社会和消费者、以及政府政策。通过4个相关方构建创新的正反馈机制。而就创新的经济机制而言,创新往往不是通过一个人或者一个方面驱动来实现的。创新的能力以及创新初期的巨大投资都是创新的门槛。

下面我们去探究如何从更广义的角度去认识金融与技术和人性之间的关系。技术在全世界的推广是越来越快的,蒸汽轮船的从发明到全球的推广需要160年,而电力的推广用了60年,计算机只用了15年,而互联网小于5年,智能手机几乎同时在全球出现和推广。人的流动和技术的流动,在现代都大大加快了。现在全球约有17亿人没有银行账户,而其中的11亿人口已经拥有了手机的这种通讯设备,使得金融科技对于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在全球有了抓手和共识。将数字技术与金融相结合成,为了促进普惠金融最有效的途径。在全球普惠金融的实验中,中国的成功方案引起全球各界的关注。

三、区块链技术简介

下面将简要的介绍一下区块链的技术,这里对于底层技术将一笔带过,主要还是讲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商业逻辑。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我们要把区块链技术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的发展。由于区块链的比特币、以太坊等公链技术都是开源的,因而我们可以获知它的原始技术是什么样子的。中国已经可以在区块链的核心技术上进行自主创新,而这与上一代的计算机技术是不同的,上一代的IT核心技术主要由大公司掌握。区块链这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的尝试和探索,从1982年的e-money系统来算,已经持续了30多年。对区块链进行向上层次的抽象,区块链是可信的分布式账本——区块链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个数字化的安全而公开的交易账本,它的每一个节点都存储着账本的一个副本,而在这里的节点是指验证节点,而并非提供浏览数据的节点。区块链以“指针”顺序相连成为一个不可篡改的链形结构。每一个验证节点都有机会通过共识获得记账权,公链上每个验证节点都可以加入网络参与接收,传播与验证。在DAPP运用的层面上,我们可以将之与传统的APP相比较。传统的APP往往是基于传统数据库,他们也有可能是基于联盟链和侧链。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联盟链和侧链理解成为存储数据的存在,而DAPP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APP,它主要是基于智能合约和区块链技术来实现功能。现在从技术和功能上而言面向中国用户的传统移动APP大概有400多万个,全球的DAPP大概只有几百上千种,但是就实际应用而言,能够有上千MAU的DAPP也就只有几十个。

区块链其实是对多项成熟技术的一种创新型组合应用的方式,从技术起源来看,它主要是包括P2P网络、加密、数据库技术和电子现金。我们一般认为比特币是区块链的1.0,以太坊是区块链的2.0。目前我们正在逐步由区块链2.0向区块链3.0进步,但是区块链3.0包含的多链系统,新型共识算法,隐私保护和物理世界映射大部分都还在开发中。

四、 数字货币发展简介

下面我们讲一下数字货币的发展。首先就要讲的是Facebook发行的Libra计划。2019年6月18日,Facebook正式发布Libra白皮书,旨在为搭建服务全球数十亿用户的金融基础设施,从全球支付业务开始。但是就目前来看,Facebook的Libra计划几乎无法按照去年所设想的那样推进,而问题主要来自于监管的压力,而并非技术层面。如果Libra在与监管的博弈之中能够达成妥协,将有望形成新的支付清算的金融基础设施。

五、Defi数字金融堆栈的另辟蹊径付

接下来会简单谈一下在传统金融之外的金融创新。主要包括一些去中心化的金融创新。

首先来看一些基于以太坊的Defi金融堆栈,其主要的层级架构如上图所示。支付宝的峰值TPS(每秒交易数)可以达到50万,而以太坊初期的TPS是15。正如在之前区块链简介里提到过的,这就可以看到公链区块链的支付网络,其性能根本无法满足商业性支付的能力。当然现在出现了一些解决方案,但是这些方案依然需要时间检验。在这种基础之上,要如何去构建金融服务?又为何要去尝试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去中心化的金融创新呢?

就金融服务堆栈来说,支付其实是最底层的,那么再上一层来说,那就是信贷。再向上是证券和保险。当搭建好了一个去中心化的金融基础设施之后,这种广泛的金融创新其实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的。

六、 区块链的应用与展望

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在一个区块链的四三二一框架下去讲一下区块链的应用以及对它的展望,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它的四三二一理论框架。

其中的四是什么呢?其实是指四种信任。区块链信任层级中包含着四重信任:信息真实信任、价值锚定信任、创造价值信任和分配价值信任。金融级的区块链成本比传统的金融分布式存储成本高7倍,而且单链不会超过3万TPS,那么为何要用这一种高成本的区块链系统呢?这正是因为区块链的可信机制,区块链可能对于信息形成不需要第三方的算法信任。在政治局去年的10月24日区块链学习会议后,提出了5个区块链+:区块链+金融、区块链+商业、区块链+政府、区块链+民生、区块链+城市。这5个区块链+都是基于信息的真实性。而这有助于实现web3.0的可信的互联网。目前我们使用数字化本地生活或数字化支付时使用的其实是电子货币,其背后还是银行存款或者是信贷创造出来的M1或M2。但是数字货币如果是M0,我们假设它没有信贷的功能,不能创造M1或M2,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它就可以实现最基础的价值传递。一旦这个传递实现,那么我们就可以在适合于数字经济原生态的价值传递机制基础上实现创造价值的信任和分配价值的信任,这正是一种数字金融的激励机制。

目前我们还在信任机制的第一重,也就是信息真实信任,而在2020年疫情过后,我们可能会有所突破。信任是区块链带来的最大核心价值。

七、 金融科技的监管工具与路径

习近平在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稳步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而监管科技是助力提升监管能力的重要手段。

如图所示。通过对区块链、金融智能、安全、物联网、金融计算的运用,可以帮助监管机构掌握企业的风险和资金异常变动、对于虚假数据的识别,从而提高监管的效率、降低监管的难度。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运用还有助于防范和降低金融风险。通过动态风险感知、智能机构评级、金融舆情监控、关系网络拓展、智能风险上报、案件存证管理等功能模块提升监管能力。

此外,金融科技的发展还是“数字中国”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科技有条件成为创新数字技术试验田,这主要是由于其本身在“数字中国”各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具备试点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条件,并在成熟后向更多行业推广。

(二)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都结合紧密,有助推动两者融合发展,对零售、制造、医疗、教育、交通等传统行业的数字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金融科技诞生之初即以风险防控为生命线,发展过程中不断促进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方面的技术迭代,提升整个数字经济发展的安全壁垒。

(三)金融科技有助于抢占自主研发的制高点,把握金融科技暂时领先的窗口期,建立“中国标准”,并逐步应用于“数字中国”其他领域。

(四)金融科技的普惠性让其为生态和脱贫等攻坚战带来极大的流量价值,金融科技覆盖了大量原本缺乏数据积累的普通个人和小微企业,使得原本传统方式难以实现的目的可以通过创新的数字化手段来完成。

总体来看,目前在政府大力支持和行业不断探索中,中国金融科技取得历史性机遇存在弯道超车、打破欧美对金融领域垄断局面的机会,但这只是阶段性进展,如同1万米长跑才走了100米。助力“数字中国”建设,仍然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尤其是推动与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进一步结合,期待能和各位共同探索。